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行为规范。该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尊重并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教育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权利。
金融机构应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为此,金融机构应审慎经营,建立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禁止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金融机构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金融机构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也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金融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也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排除其合法权利,也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金融机构还应承担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不得减轻或免除该责任。
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并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金融机构应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并接受社会监督。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机构应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确保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址、组织形式、股东信息、公司宗旨与经营范围等内容。协议详细规定了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股权分配、利益分配、参加股东会议等权利,以及遵守公司章程、按期缴纳出资等义务。同时,还涉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职
《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监事会职权的规定,包括财务检查、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要求纠正行为、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等职责,并指出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职责与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存在差异。
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具有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监督权。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第十二条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
工商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网、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九项权利。获取赔偿权也称作消费者的求偿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的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