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房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批准范围、内容施工的建筑物,不合乎法律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违章建房。如果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政府可以指示相关部门实施强制拆除。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和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规定进行建设的违章建筑,可以被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对于能够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章建筑,可以限期改正,并处罚款;对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违章建筑,可以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可以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并处罚款。
即便是违章建筑,也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拆除。下面是违章建筑拆除的程序:
立案是指执法部门在发现或接到投诉、举报等事实或者材料后,认为有违法事实发生或存在并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行政案件进行查处的一种活动。
在调查中,应当确保调查人员不少于2人,并在执法时主动出示证件。
决定程序包括告知事实理由和听证。执法人员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通常会书面告知被处罚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如果执法人员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将无法成立。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之前,听取调查人员提出的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的程序,同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举证、质证、申辩和意见。
如果执法机关决定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罚,将作出并向被处罚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对于违章建筑的拆除而言,这属于严重的处罚,因此可以申请听证。如果对处罚决定不服,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来寻求救济。
常见的违法拆迁手段,包括未批先用、越权批地、规避审批权以租代征、土地供用方式违法、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圈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等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这些行为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违法拆迁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严重后果。
房屋被强制拆除后的救济途径,包括通过上诉来维护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证明拆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无法证明,则强拆行为违法。投诉人持有土地使用权证,其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可向法院起诉。如主持拆迁的领导无法说明拆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政府或上级部门应追究相关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如果行政机关责令当事人停止建设或拆除建筑后,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拆除建筑。具体措施包括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违章建筑无论建造时间多长都不能合法,都会被强制拆除。当违章建筑被举报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主管建筑机关报告,并执行其指定的处理措施。主管建筑机关在施工中发现违章建筑情况时,应立即要求停工。违章建筑查报和拆除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佩戴识别证,并携带拆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