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股东在向非股东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而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规定确立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份优先购买权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具有资合性,也具有人合性。股东之间的相互信赖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和存续的重要基础。因此,立法在维护股份自由转让原则的同时,赋予股东在同等条件下对拟转让股份享有优先购买权。这项优先购买权是法定权利,而公司股东以外的人基于与出让股东之间的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公司股份的权利属于约定权利。显然,法定权利应当优先于约定权利。因此,在出让股东未告知其他股东而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受让人时,即股东优先购买权和非股东受让权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前者。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当以“同等条件”为前提。这里的“优先”并非指受让条件上的优惠,而仅指同等条件下股东在受让顺序上的占先。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出让股东与非股东受让人之间合同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为标准来认定“同等条件”。然而,如果该转让价格明显是基于出让股东与受让人之间存在的合法关系(如投资关系、业务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或者双方的特别约定(如承诺承担公司债务、引进项目、对公司进行增资等)等因素而确定的相对优惠的股权转让价格,则转让价格以外的因素应当作为价格条件一并予以考虑。换句话说,在认定同等条件时,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除应满足同等价格外,还应满足同等的价外条件。
在本案中,法院认为C公司以1元价格受让股权的同时还承担了B公司的债权债务,因此不支持A公司以1元价格受让股份的诉求。然而,在实践中,股份转让协议通常会约定股份转让后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受让方承担,这只是表明不会向出让人追索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如果理解为这是债务的转移,则必须以债权人同意为生效条件。因此,法院的此项认定尚有值得存疑之处。
虽然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具体程序,但在实践中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商事行为的效率和法律关系的稳定,形成了以下操作程序: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股票的定义、功能、用途、获取途径以及内容。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代表股票持有者对股份公司部分资本的所有权,具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股票的获取途径包括作为发起人获得、购买原始股、购买二手股票以及通过赠与或继承获得。股票
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的名称、注册地址、组织形式、股东信息、公司宗旨与经营范围等内容。协议详细规定了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股权分配、利益分配、参加股东会议等权利,以及遵守公司章程、按期缴纳出资等义务。同时,还涉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职
公司利润分配中优先股股东的优先分配权和优先求偿权,以及后配股的特点和发行情况。文章还介绍了垃圾股、绩优股和蓝筹股的概念。优先股股东享有优先分配利润和剩余财产的权利,但只能获得固定股利。后配股则在普通股分配之后进行分配,具有较低的利用率。此外,文章还介
《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监事会职权的规定,包括财务检查、对董事和经理的监督、要求纠正行为、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等职责,并指出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职责与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