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的程序包括申请再审、决定再审和再审审理。再审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种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如果申诉符合法定再审情形之一,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另一种是法院根据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第三种是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再审不会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再审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有需要延长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或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将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刑事再审的相关规定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民事刑事交叉的案件,一般是先审理刑事案件再审理民事案件。民事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从而刑事立案,那么需要先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民事审理、执行。(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不服判决是不能上诉的,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度。 如果判决有错误,可以申请再审。 第二百三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