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媳可以不赡养公婆,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哪一条明确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而且儿媳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是没有其法律地位的。
2.在我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就是在我国专门调整婚姻和家庭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其所调整的家庭关系主要有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系。
3.由此可以看出,儿媳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是不具有法律地位的。赡养是在血缘和抚养关系的基础上成立的一种回报式的义务。赡养的含义基本上符合我们通常说的孝顺,在我国法律中,没有公婆对儿媳的抚养义务,也无儿媳对公婆的赡养义务,并且在非特定条件下儿媳对公婆遗产也无继承权,声讨儿媳不赡养公婆不孝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4.所以赡养人的配偶不是法定的赡养人。虽然法律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但协助的义务不是赡养义务,且此规定只适用于夫妇关系存续期间。若赡养人同其配偶解除婚姻关系,或者赡养人死亡,那么,配偶一方协助赡养的义务就自动解除了。
1.根据《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这里的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
3.《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我国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分为两种:1、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父母与婚生子女及非婚生子女;2、法律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4.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民法典》规定,赡养人的范围只包括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包括儿媳、女婿!
1.《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我国法律是鼓励丧偶儿媳赡养公婆、丧偶、丧偶女婿赡养岳父母的。赡养是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儿媳是否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在法律上并没有作规定,所以儿媳不赡养老人也不负法律责任,儿媳对老人没有法律上的赡养义务。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
赡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后果。根据《宪法》和《婚姻法》,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人不履行义务需支付赡养费、违约金,并可能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在继承遗产时,不尽赡养义务者可能会被少分或不分。赡养义务包括经济、生活、精神上的扶助
根据税务总局的规定,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和被赡养老人是否有退休金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子女交税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的。岳父母、公婆不在专项扣除序列。另外,如果父母均已去世,祖父母尚在,代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也同样可以代位享受赡养费个税定额扣除额度。赡养祖
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哪一条明确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在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其次,赡养人的配偶不是法定的赡养人。我国法律是鼓励丧偶儿媳赡养公婆、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