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因此,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
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儿媳并没有法律地位。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然而,在我国专门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婚姻法》中,并没有涉及儿媳的地位。该法主要调整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儿媳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中并没有法律地位。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规定,赡养人的范围仅包括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不包括儿媳和女婿。因此,法律并没有规定儿媳对公婆或女婿对岳父母有赡养义务。
此外,赡养人的配偶并不是法定的赡养人。尽管法律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但这只是协助义务,并非赡养义务。而且,这一规定仅适用于夫妇关系存在期间。如果赡养人和配偶解除婚姻关系,或者赡养人去世,配偶一方的协助义务将自动解除。因此,儿媳在丈夫去世后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继承法》第12条的规定,如果丧偶儿媳对公婆或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他们可以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我国的法律鼓励丧偶儿媳赡养公婆和丧偶女婿赡养岳父母。赡养的含义是指提供生活所需,特别是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方面的帮助。
赡养是一种基于血缘和抚养关系的回报式义务。赡养的含义基本上符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孝顺。在我国的法律中,公婆没有对儿媳的抚养义务,儿媳也没有对公婆的赡养义务。此外,儿媳在非特定条件下也没有继承公婆的权利。因此,指责儿媳不赡养公婆不孝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
赡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后果。根据《宪法》和《婚姻法》,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得拒绝履行。赡养人不履行义务需支付赡养费、违约金,并可能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在继承遗产时,不尽赡养义务者可能会被少分或不分。赡养义务包括经济、生活、精神上的扶助
根据税务总局的规定,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和被赡养老人是否有退休金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子女交税是可以专项附加扣除的。岳父母、公婆不在专项扣除序列。另外,如果父母均已去世,祖父母尚在,代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也同样可以代位享受赡养费个税定额扣除额度。赡养祖
从法律角度看,我们国家法律并没有哪一条明确规定儿媳有赡养公婆的义务,不赡养公婆并不违反法律。在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其次,赡养人的配偶不是法定的赡养人。我国法律是鼓励丧偶儿媳赡养公婆、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