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根据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立案追诉:
如果行为导致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十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
如果行为导致亲友非法获利达到二十万元以上,应当立案追诉。
如果行为导致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应当立案追诉。
如果行为导致其他情形下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应当立案追诉。
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国有公司、企业以获取财产上的最大利益为目标,通过从事民事活动向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使用国家拨款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提供非法便利,导致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害。亲友的定义广泛,包括亲戚和朋友,只要行为人为他人进行的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即可认定为为亲友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本罪的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是包括所有工作人员。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故意实施这种行为,过失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职责和作用。律师通过会见嫌疑人、取证、查阅案件材料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无罪、罪轻等意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在侦查期间可提法律帮助,并可会见
起诉的流程包括起诉书的撰写、立案和交纳诉讼费、法院的审查和开庭审理、法院的判决以及当事人的执行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
非法经营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罪行,在进行无罪辩护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辩护人可以主张该犯罪行为是一种经营行为,如果该行为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公益或慈善目的,则应将其排除于本罪之外。其次,辩护人可以主张该行为未被国家法律、法规予以禁止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