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工死亡后对尸体的处理
根据山东省革命委员会1975年4月14日鲁*发〔1975〕47号文批复的《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对需要强行火化的尸体处理意见的请示报告》,对于因交通、工伤、医疗、纠纷等事故死亡的尸体,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和验明死亡原因后,应立即通知其家属在3至5日内进行火化。如果超过期限不处理或者家属无理取闹,当地公安机关可以作出强制火化的决定,并通知火葬场进行火化。
对于死者的亲属抚恤金,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办理。任何无理要求都不得迁就,必要时,可以由法院进行裁决。
2、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
当企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人员因病死亡或非因工死亡时,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发放丧葬补助费。
3、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救济费
企业职工和离退休(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一次性救济费,其标准以本市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10个月计发。
(1)离休人员(含按劳人险〔1983〕3号办理建国前老工人退休的)死亡后,按照上述标准计发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如果低于青老字〔1988〕27号文的计发待遇,可以按照青老字〔1988〕27号文执行。
(2)如果按照《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一次性救济费高于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仍然可以按照原规定执行。
(3)当工人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根据以下规定一次性支付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如果只有1人供养直系亲属,支付死者本人工资的6个月;如果有2人供养直系亲属,支付死者本人工资的9个月;如果有3人或3人以上供养直系亲属,支付死者本人工资的12个月。
(4)职工死亡后个人账户的处理
当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时,应一次性支付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中个人缴费部分的累计本息余额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企业缴纳部分则并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供养直系亲属保险是指为保障劳动者供养直系亲属患病、受伤所必须的医疗费用及死亡后的丧葬费需要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供养直系亲属患病或死亡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轻劳动者的负担,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建立供养直系亲属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1、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范围
根据山东省劳动局1979年4月3日〔79〕劳薪便字第11号《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人员的暂行办法〉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退休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是指其主要生活来源依靠退休工人供养的以下人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
国有独资企业是否可以不设董事会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应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在企业中具有管理、经营和监督等重要职能。但国有独资公司的子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并详细规定了董事会的组成、职责和任期等。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详细说明了国有股权管理的审批程序,包括成立公司、发行股票时的审核内容以及转让配股权时的审核内容。对于国有股权的转让,通知也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向外商转让股权的情况。整体而言,该通知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上世纪中期,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拯救国有企业,包括注资、融资、债转股等。虽然央企效益有所好转,但面临垄断地位、财务问题和社会贡献与资源占有不相称等质疑。大多数国有企业仍面临经营困难、产能过剩或政策性亏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