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并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之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了解与审判相关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将开庭的时间和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并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以上活动情况应当被记录在笔录中,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目的是为完成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1)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
(2)在这一阶段,合议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代理人等的参加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1)法庭辩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中已经调查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罪责轻重、应否处刑和如何处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在法庭上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
(2)法庭辩论活动不仅是控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活动,也是辩方据理反驳控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深入的辩论有利于法庭全面分析判断案情,也方便旁听群众深入了解案件真相和来龙去脉。
(1)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结束之际,对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陈述的活动。
(2)这是被告人的重要权利,也是法庭审理的一个独立环节。
(3)被告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判决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给予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机会,可以让被告人独立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加强合议庭对辩护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弥补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辩护的不足。
(4)被告人最后陈述对于法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1)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
(2)合议庭评议是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讨论,评定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
(3)评议的任务是根据已提出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并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对附带民事诉讼和赃款、赃物进行处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律师代理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代理律师要向被害人提供法律咨询、调查取证、与检察院、法院联系并查阅案卷材料、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参加法庭审理。被害人的律师代理工作有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被害人的陈述更加生动、仔细、全面,从
我国刑法对于故意伤害轻伤是否构成犯罪的规定。根据刑法,轻伤以上伤情构成故意伤害罪。若犯罪情节较轻并通过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可免予刑事处罚。对于故意伤害行为,根据不同后果,法律规定不同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
刑事上诉状的定义、意义及格式要求。刑事上诉状是被告、被害人等在一审裁决不服时,向上级法院提出要求重审的法律文书,对推动二审法院坚持正确裁决或纠正错判具有重要意义。格式要求包括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基本信息、上诉请求和理由等。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和解的审查内容,包括双方自愿和解情况、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及赔偿情况、被害人谅解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及社会公德等方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区别,自诉案件代理人享有更多诉讼权利,包括申请回避、和解撤诉和上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