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并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之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了解与审判相关的问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将开庭的时间和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并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以上活动情况应当被记录在笔录中,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目的是为完成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1)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
(2)在这一阶段,合议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代理人等的参加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1)法庭辩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中已经调查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罪责轻重、应否处刑和如何处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在法庭上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
(2)法庭辩论活动不仅是控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活动,也是辩方据理反驳控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深入的辩论有利于法庭全面分析判断案情,也方便旁听群众深入了解案件真相和来龙去脉。
(1)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结束之际,对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陈述的活动。
(2)这是被告人的重要权利,也是法庭审理的一个独立环节。
(3)被告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判决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给予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机会,可以让被告人独立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加强合议庭对辩护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弥补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辩护的不足。
(4)被告人最后陈述对于法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1)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
(2)合议庭评议是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讨论,评定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
(3)评议的任务是根据已提出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并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对附带民事诉讼和赃款、赃物进行处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职责和作用。律师通过会见嫌疑人、取证、查阅案件材料等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无罪、罪轻等意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在侦查期间可提法律帮助,并可会见
起诉的流程包括起诉书的撰写、立案和交纳诉讼费、法院的审查和开庭审理、法院的判决以及当事人的执行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满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
非法经营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罪行,在进行无罪辩护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辩护人可以主张该犯罪行为是一种经营行为,如果该行为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公益或慈善目的,则应将其排除于本罪之外。其次,辩护人可以主张该行为未被国家法律、法规予以禁止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