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四十条的规定,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的量刑如下: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军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该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制度。
1. 遗弃武器装备兼犯其他罪行的定罪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在犯战时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等罪时,可能同时遗弃武器装备,例如丢掉枪支逃离阵地。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实际上分别实施了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和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的行为,应当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2. 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
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遗弃武器装备,违抗命令仅仅是限制条件,说明行为人违反并抗拒执行上级命令,但尚未达到战时违抗命令罪那样的严重程度。因此,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仅凭其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是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然而,如果行为人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符合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构成条件,应按处理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以战时违抗命令罪论处。
3. 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破坏武器装备罪的界限
(1) 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表现为消极地将武器装备丢弃不管,而破坏武器装备的行为表现为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地将武器装备毁坏。
(2) 遗弃武器装备罪的主体只能是军人,而破坏武器装备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非军人。
在具体案件中,如果行为人所采取的遗弃武器装备的方法必然造成武器装备毁坏或灭失的结果,例如飞行员在无重大危险的情况下弃机跳伞,或故意将武器装备投入深海等,则应属于破坏武器装备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投毒致死的刑事责任及量刑问题。投毒致死属于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规定,对投毒致人死亡者应当定罪量刑。具体刑罚取决于情节轻重,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判处死刑,情节较轻者可被判处长期监禁。包括情节如卑劣动机杀人、极端残酷手段杀人、特定对象杀人等会被认定为情节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军队的有力指挥,刑法第十章规定了军人违反职责罪,涵盖了战时违抗命令、投降、谎报军情、临阵脱逃、泄露军事秘密、遗弃武器装备、私放俘虏等三十余种犯罪。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文职干部、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负有履行保管武器装备义务的军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可以判1~6个月的拘役,也可以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的量刑标准是由法院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