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四十条的规定,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的量刑如下: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军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该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制度。
1. 遗弃武器装备兼犯其他罪行的定罪
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在犯战时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等罪时,可能同时遗弃武器装备,例如丢掉枪支逃离阵地。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实际上分别实施了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和临阵脱逃、逃离部队的行为,应当对其实行数罪并罚。
2. 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
在战时违抗命令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就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不需要再有其他具体的危害行为。而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遗弃武器装备,违抗命令仅仅是限制条件,说明行为人违反并抗拒执行上级命令,但尚未达到战时违抗命令罪那样的严重程度。因此,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仅凭其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是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然而,如果行为人在遗弃武器装备罪中违抗命令的行为本身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符合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构成条件,应按处理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以战时违抗命令罪论处。
3. 区分遗弃武器装备罪与破坏武器装备罪的界限
(1) 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表现为消极地将武器装备丢弃不管,而破坏武器装备的行为表现为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地将武器装备毁坏。
(2) 遗弃武器装备罪的主体只能是军人,而破坏武器装备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非军人。
在具体案件中,如果行为人所采取的遗弃武器装备的方法必然造成武器装备毁坏或灭失的结果,例如飞行员在无重大危险的情况下弃机跳伞,或故意将武器装备投入深海等,则应属于破坏武器装备的行为。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负有履行保管武器装备义务的军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构成遗弃武器装备罪,可以判1~6个月的拘役,也可以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的量刑标准是由法院决定的。
遗弃武器装备零部件或者维修器材、设备,致使武器装备报废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或者遗弃子弹十发、雷管三十枚、导火索或者导爆索三十米、炸药一千克以上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