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类型 > 上市公司 > 控制权收购过程中小股东有哪些权利要保护

控制权收购过程中小股东有哪些权利要保护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3755

控制权收购是资本市场中较为常见的公司并购重组方式。

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虽然作为控制权出售方的控制股东、作为控制权买方的未来控制股东、作为控制权载体的公司高管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但他们都有可能滥用各自的优势地位损害小股东利益。

应当充分保护目标公司小股东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的知情权(以信息披露制度为保障)、公平交易权、股份买取请求权、股份出让自由权、表决权(包括反收购措施的决策参与权)以及相应的诉权(含直接诉权与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这就需要强化收购人、目标公司的控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会和经营层的诚信义务。

应当确认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诚信义务

《公司法》第20条第1款从正面禁止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从字面看,《公司法》第20条仅采用禁止性规范为控制股东的行为划定边界,并未直截了当地使用“诚信义务”四字。笔者建议《公司法》第20条明文确定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控制权收购方作为潜在的控制股东亦对小股东负有诚信义务

控制权收购人与目标公司的小股东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一些收购人一旦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就把目标公司确定为公司集团战略中的一粒棋子,并把目标公司的资产和商业机会无偿划拨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目标公司的小股东除了用脚投票之外,只能遭受无妄之灾。

在控制权交易过程中,预防控制权收购人道德风险的核心技术手段是强化收购人的信息披露义务,维护目标公司小股东的知情权。为便于广大投资者及时掌握控制权收购方的背景信息,《证券法》第86条第1款规定了持股比例达到法定门槛的较大股东的信息披露义务。

为确保目标公司的全体股东都有机会向收购公司出售自己的股权,《证券法》第88条建立了强制要约制度。

为预防收购公司短期逐利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证券法》第98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转让协议

    股权转让协议的详细内容,包括股权转让的标的、受让价款及支付、与股权转让相关的权利义务转让、股权转让有关费用的负担、有关股东权利义务包括公司盈亏的承受、违约责任、协议的变更和解除以及生效条款及其他相关规定。协议约定了甲方将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乙方

  • 非法采矿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

    非法采矿行为的法律后果及财产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中的罚金和没收财产,行政责任中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以及民事责任中的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等。在财产责任存在冲突时,民事财产性责任将优先承担。旨在惩罚违法行为,保护国家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受害人的合

  • 有效政府理论

    有效政府理论的重要性,指出有效政府是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需要积极保障公民权利,矫正外部效应,并补偿特别行政支出。同时,国有资源的使用必须坚持有偿原则,以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高配置效益。

  • 企业股权投资的定义与特点

    股权是指股东在公司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广义和狭义的股权。企业股权投资是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权利,可以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控制四种类型。与短期投资相比,股权投资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投资期限、投资方式和核算方法上。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

  • 解散公司的要求有什么
  • 控股股东有哪些义务
  • 普通股东的权利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