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和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杀人或者重伤他人后自首的行为人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可能。具体刑罚如下:
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若犯罪行为致人重伤,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若犯罪行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视为自首。以下是犯罪后自首的情况:
行为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视为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也被视为自首。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且这些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于不同种类的罪行,也被视为自首。
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后的自首及处罚问题。自首者可获从宽处理,但应适度严格掌握。交通肇事后逃逸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保险公司通常免赔。若肇事者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或严重伤残,将依法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对于未构成犯罪的逃逸行为,则根据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处罚。犯此罪者,根据不同情节,可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包括卑劣动机杀人、极端残酷手段杀人、特定对象杀人等。而情节较轻则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激情杀人等情况。此外,对于受嘱托杀人、帮助自杀和生母溺婴等也有相应的法律
投毒行为的定性,涉及犯罪动机、行为手段、犯罪工具及被害人损害程度等因素。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在司法实践中易混淆,需判断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主观故意。根据刑法规定,投毒行为可导致不同的罪名和刑罚,包括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其他危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