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王某作为投保人在被告保险公司处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及附加终身重大疾病险,保险金额分别为12万元和4万元,保险合同生效日为:2008年9月29日。保险合同签订后,王某依约缴纳了保费。在保险期间内,王某罹患脑梗塞后遗症,瘫痪在床。事后,王某多次找被告协商理赔未果,遂诉至法院。保险公司辩称,王某在投保前因冠心病、高血压三级高危、二型糖尿病住院治疗,而在投保前王某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因此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2011年3月3日,王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于同月11日做出拒赔决定:解除保险合同;退还所交保费12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保险合同合法、有效,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保险合同生效日为2008年9月29日,被告保险公司于2011年3月11日才提出与原告王某解除保险合同,已超出法律规定的二年期限,被告辩称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现原告王某所患疾病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范围,原告王某作为投保人依法享有取得理赔款的权利,判决保险公司赔偿投保人王某4万元。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滥用合同解除权,有效保护被保险人长期利益,新修订的《保险法》增设了保险合同不可抗辩规则。根据新《保险法》第16条的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此条款被称为保险合同的“不可抗辩”条款,即保险合同成立满2年后,保险人不得再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简言之,修改后的保险法对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做出进一步限制,即投保人未依法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但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两年内未行使该权利的,则不得再行使。即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抗辩权的期限为两年。
结合本案,保险公司虽然辩称王某在投保前曾因冠心并高血压三级高危、二型糖尿病住院治疗,而王某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但保险公司未能在法律规定的两年期限内提出与王某解除合同,其提出解除合同时,保险合同成立已超过两年,因此即使存在王某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形,保险公司亦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现王某所患疾病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范围,王某依法有权要求保险公司给予理赔。
为老人购买保险的注意事项和寿险投保的程序。购买保险时需注意投保年龄限制、如实告知义务条款、险种责任范围、住院医疗保险的观望期和免赔条款。在选择寿险时,需确定险种、选择保险公司、商议保险金额、填写投保单和缴纳保险费。老年人应根据自身需求和保险产品的特点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或制造保险事故、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违反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以及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