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应当告知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其他依法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 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并且已经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情况下,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照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程序办理。如果在侦查、起诉阶段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经给付,被害人又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3) 人民法院在收到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状或接受口头起诉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应当受理,不符合的案件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4) 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后,应当在5日内向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送达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副本,并根据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确定被告人提交答辩状的时间。
(5)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前,应当向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送达传票,并通知其按期出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按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按照其规定执行。但是,超过二十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2.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特点以及庭审程序的具体步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程序中审理民事纠纷的一种诉讼形式,主要解决物质损失赔偿问题。庭审程序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和宣布休庭等待判决等环节。当事人需了解相关的刑事法律规定、民事赔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
为什么无法在中级人民法院查询到上诉案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审人民法院未将相关材料递交上级法院。同时介绍了上诉程序、递交要求、上诉条件和提起人的相关信息。当事人对判决不满可上诉,并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或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近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的原则及相关内容。全面审查原则要求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是全面审查的两个方面,包括审查案卷材料、证据、法律适用、量刑、诉讼程序等。文章还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