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在假释期满后发现了漏罪,相关人员只能对该漏罪进行定罪处罚,而不能撤销假释并将其与原判刑罚数罪并罚。
2、法律依据:根据该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并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1、对于获得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重新犯罪或被发现有漏罪未宣判的情况下,应当对新罪或漏罪进行刑罚,并实行数罪并罚。然而,如果在假释期满后才发现了漏罪,则不能撤销假释,只能对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定罪处罚。
2、假释是一种奖励制度,是对投入监狱强制劳动改造的罪犯主动遵守监规,努力学习文化、技术,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检举揭发、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立功表现的奖励。因此,适用于被判处较长刑期的犯罪分子。然而,为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不适用假释的情况,包括累犯以及在一审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
3、对于被判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罪犯,附加刑从假释之日起执行。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中国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有悔改表现。犯罪分子需执行一部分刑罚后,方可适用假释,且需满足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司法程
假释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于犯罪分子适用的法律条件。假释的对象需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狱规定、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态度。同时,需要已执行一部分刑罚,并符合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对于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或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