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定违约金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数额。
2. 约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违约金进行约定的依据。
1. 法定违约金的依据是法律对违约金的直接规定,包括两种情况:
a. 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率,当事人违约时,可以根据比率计算违约金的数额。
b. 法律规定违约金的幅度,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按规定的幅度确定违约金。
2. 约定违约金的依据是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违约金的约定,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
1. 法定违约金的效力:当法律法规规定了违约金,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当事人在违约时仍需依法承担违约金的责任。
2. 约定违约金的效力: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当一方违约时,应根据约定支付违约金。
a. 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数额。
b. 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数额。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
物业费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违约金通常为千分之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一方违约,需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同时,如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认定为过
出租人可以单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各种情形。包括承租人未按照约定使用租赁物导致损失、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未经同意擅自转租房屋、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延迟支付租金超过六个月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
违约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采取约定违约金、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按法律规定确定损失赔偿办法来要求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现行合同法采用完全赔偿原则,并规定了确定违约损失赔偿额时的一些规则。
劳动合同期间辞职的违约责任。劳动者在合同期间内辞职需遵循法律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可能承担违约金。违约金适用于两种情况: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以及违反竞业限制约定。普通劳动者辞职无需支付违约金,只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