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招摇撞骗罪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 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故意犯罪。故意犯罪者应承担刑事责任。
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加重处罚事由是指在犯罪过程中情节严重的情况。具体包括战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因此引发军政、军民或军警纠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恶劣社会影响或损害军队声誉,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犯罪性质。该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犯罪,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行为,包括冒充行为及招摇撞骗的行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并存在
冒充警务人员的犯罪行为及其构成要件。冒充警务人员犯罪属于招摇撞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法律责任和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冒充警务人员犯罪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处罚,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招摇撞骗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其定义、犯罪既遂的认定以及招摇撞骗罪的既遂认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诈骗的行为。该罪行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招摇撞骗的行为即构成既遂犯罪。
招摇撞骗罪的故意性质,该罪行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的,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利益。但超出骗的范畴,如抢劫、强奸等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应以相应罪名处罚。冒充行为若仅出于虚荣心或其他简单目的,不构成招摇撞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