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华投资区域性变化。改革开放的前20年,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城市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外商对这一带的投资相对集中。加入WTO后,外商在华区位的投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区域经济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投资已经转向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为核心的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辽宁、山东和河北等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而广东、福建呈现相对下降的趋势。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2002年江、浙、沪两省一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84.8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3。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01%。在环渤海湾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辽宁增长35.61%,山东增长34.45%,河北增长16.87%。进入2003年,外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增速部减,代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浙、沪两省一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10.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1%,占各省区比重的39.69%。代表珠江三角地区的广东和福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04.2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1。31%;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也从2002年的151.72亿美元。而包括东北三省在内的环渤海湾地区2003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0.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9.41%,远远超过全国1.44%的平均增长水平。而这一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也上升到26.2%,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2.从单个项目向相关产业链延伸。我国加入WTO后,不论是已经在华发展多年还是仍在等待进入时机的跨国公司,都对到中国投资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随着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公司围绕着先期的投资项目,开始着手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增强在中国内部的配套能力。尤其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动整个产业链投资,形成跨国公司的群居效应,即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可带动数家相关跨国公司的追随投资。其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其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已经与其他跨国公司建立起较为固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相互之间形成了稳固的客户关系网络。这种网络的建立降低了每个成员的交易成本和企业的运营风险,并确立了集体强大的市场竞争地位。当其中一家公司在国外投资,其余成员便追随而至,也在同一市场投资,以更好地为其客户提供服务。如**罗拉在**泰达的大规模投资,使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全球合作伙伴美国花期银行,在**罗拉投资初期就向我国政府提出申请在天津设立分行。**联邦快递运输公司也急于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更好为**罗拉做物流
安徽省合肥市劳动局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办法。办法包括总则、职工的录用、职工的录用程序、合营(合作)企业职工的录用、职工的招聘地区、禁止录用的人员以及入企业的押金和个人身份证件等方面,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和中方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外商投资企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结算问题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后的结算问题。规定指出,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商品的结算需扣除代理费用后汇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账户。对于产品由外贸公司收购再出口的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或经批准后使用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企业在没有外汇额度收
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会计核算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等。还详细说明了记账与账簿的相关内容。
苏州市为了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保障其合法权益而制定的管理条例。该条例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明确了管理机构和职责,包括市外经贸委及县级市、区对外经济贸易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外商投资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