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控股股东有权代表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公司的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当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时,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监事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上述股东的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给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上述股东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公司的利益。
此外,当他人侵犯公司的合法权益并给公司造成损失时,根据上述规定,上述股东可以根据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人格混同的表征因素包括人员混同、业务混同和财务混同。
人员混同是指法人之间在组织机构和人员上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例如,公司之间的董事相互兼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甚至雇员也相同。这种情况下,公司之间的人员可以被视为混同。
业务混同是指法人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而在经营过程中彼此不加区分。例如,同一业务有时以一家公司的名义进行,有时又以另一家公司的名义进行,导致与之交易的对方无法分清与哪家公司进行交易活动。
财务混同是指法人之间的账簿、账户混同,或者两者之间不当冲账。需要注意的是,法人依法合并财税报表以及在分开记账、支取自由前提下的集中现金管理不应被视为财务混同。
公司人格混同的实质因素是指财产混同。财产混同是指法人之间的财产归属不明,难以区分各自的财产。例如,法人的住所地和营业场所相同,共同使用同一办公设施和机器设备,公司之间的资金混同,各自的收益不加区分,公司之间的财产随意调用等。财产混同违背了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相分离、公司资本维持和公司资本不变等基本原则,潜伏着公司财产被隐匿、非法转移或被私吞、挪用的重大隐患,严重影响公司对外清偿债务的能力。
公司人格混同的结果因素是指当人格混同的程度严重损害侵权人利益时,法院才会否认法人的法人人格,让法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原告资格、前置条件、被告对象、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受理范围和管辖等。股东只有在符合特定资格条件,如持股时间和股份比例要求,并遵循前置程序后,才能提起诉讼。诉讼针对的是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的违规行为。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几种情况。首先,当公司资本显著不足且债权人因股东欺诈行为受损时,可适用此制度。其次,为了逃避合同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现有公司掩盖真实行为,也适用此制度。再者,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转移财产进行欺诈的行为同样适用。最
即将实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契机。该制度通过赋予中小投资者充分的诉讼权,旨在加大高管违规成本,解决现有诉讼机制不足的问题。新《公司法》预计最快将在6月底出台,股东代表诉讼制已经破冰在即。这一制度是解决上市公司高管违规问题的利
执行董事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要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文章还涉及了丈夫坐牢后妻子能否成为股东、股权变更和更改公司名称的关系,以及占股一半的股东联系不上时如何办理股权变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