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的区别在于其依据的权利类型不同。股东的权利可分为共益权和自益权两种类型。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共益权提起的,而股东直接诉讼是基于自益权提起的。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既是股东,又是公司的代表人;而在直接诉讼中,原告仅以受害的股东身份提起诉讼。
股东代表诉讼主要是因为管理层侵犯公司利益而引起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公平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而直接诉讼则是因为侵犯股东利益而引起的,目的在于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股东代表诉讼中,原告仅享有形式意义上的诉权,其维护的是公司的利益,实质意义上的诉权属于公司;而直接诉讼维护的是股东的利益,原告所享有的诉权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两个方面。
在直接诉讼中,股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而在代表诉讼中,被告则是实施了侵权行为的董事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同法系国家对于公司是否参加诉讼以及在诉讼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存在差异。在英美,公司以名义上的被告的身份参加诉讼,同时公司也是代表诉讼中的真正原告。因为如果股东原告胜诉,公司直接受益。而根据日本商法典的规定,公司可以选择不参加诉讼。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公司被视为第三人。
并非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起代表诉讼,只有在一定时期内连续持有或当时持有一定比例股份的股东才符合原告资格。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滥用代表诉讼制度而进行股份的购买或转让。在英国,如果股东参与了所诉的过错行为,则因其不具备“干净的手”而无资格提起代表诉讼;而在直接诉讼中,对原告股东一般没有限制。
股东代表诉讼通常有前置程序限制,而直接诉讼则没有此要求,股东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代表诉讼中,所获得的赔偿归属于公司,名义上的原告股东不能直接获得赔偿;而在直接诉讼中,所得赔偿属于股东享有。
代表诉讼的判决结果不仅约束原告股东、被告和公司,还约束其他所有股东,其他股东不得就同一事项再对同一人提起相同的代表诉讼;而直接诉讼的判决结果只对原告和被告有约束力。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直接诉讼是股东作为原告,将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被告,通过法院解决权利被侵害的情况,包括撤销决议、起诉董事及高管人员、行使查阅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和解散公司。派生诉讼则是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公司法中股东诉讼权利的相关规定。股东在特定条件下可提起诉讼,包括当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职责时,以及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股东在提出书面请求后,若监事会或董事会未提起诉讼或情况紧急,有权以自身名义起诉,旨在保护公司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股东权利的法律条款。根据法规,公司不分红时股东有权要求分红或按合理价格收购股权。股东应按实缴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和优先认缴出资。特定情况下,股东可要求公司收购股权或在无法达成协议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利润分配应遵循一定顺序,先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