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时间:2025-02-19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内容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案情】
某物流公司是由王某、刘某、肖某、丁某、张某五人于2008年1月发起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五人各占20%股权,王某为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出纳向王某出具了相应收款收据,并加盖了公司公章。后某物流公司因经营不善,全体股东决定对公司清算后予以解散。在清算过程中,王某提出自己向公司注资的35万余元属公司向自己的借款,但其余股东认为此35万余元系王某投入公司的投资款,现公司亏损,这35万余元的投资损失应由王某自行承担。
【分歧】
对于王某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性质应如何认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虽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但公司只是向其出具了收款收据,而非借条。由此可知,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应认定为其个人对公司的投资款,王某应对上述款项的损益情况承担风险。第二种意见认为,认定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为其个人投资款与我国公司法规定不符,上述款项应认定为公司向王某的借款。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所谓后续投资款,在法律意义上应理解为公司法规定的新增注册资本。但在上述纠纷中,某物流公司的全体股东并未就公司增资扩股形成决议,相关工商登记也未发生变更,故无论根据股东意思自治还是工商部门的股东股权登记状况,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均不应认定为后续投资款。虽然某物流公司向王某出具的只是收款收据,而非借条,但根据我国民法理论确立的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对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的性质应认定为公司的借款,在对公司进行清算时应当予以偿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清算的法定事由
公司清算的法定事由。公司清算启动的原因是公司的解散,包括企业经营期满、未达到经营目标、发生严重亏损或不可抗力灾害、投资一方或多方未履行义务或陷入僵局等。此外,违反法律、企业章程规定以及企业破产也会导致公司清算。一旦法定事由出现,公司应进入清算程序。
-
XXXX贸易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
XXXX贸易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的过程和内容。会议一致通过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产品销售,包括煤炭、焦炭等。同时,通过公司《章程修正案》,并委托员工办理公司变更登记手续。决议遵循了《公司法》规定的格式,包括会议基本情况、通知情况、主持情况、
-
甲方与乙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协议
甲公司与乙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协议,涵盖了出资方定义、公司设立方式及法定事项、出资方式及出资额、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责任等方面。甲公司和乙方分别按约定比例出资,并设立了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若违反协议,需承担违约责任。最后,由甲公司负责办理公司设立手续
-
第一章 总则
甲、乙、丙三方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事宜。协议涉及公司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以及股东及其出资入股情况、公司管理和职能分工等内容。协议包括总投资额和启动资金的具体分配,明确各方股东的出资比例和期限。同时,对公司管理架构和甲方
-
注册环境科技公司所需条件
-
适用于变更的决议
-
注册公司所需材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