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时间:2025-02-1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内容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案情】
某物流公司是由王某、刘某、肖某、丁某、张某五人于2008年1月发起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五人各占20%股权,王某为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出纳向王某出具了相应收款收据,并加盖了公司公章。后某物流公司因经营不善,全体股东决定对公司清算后予以解散。在清算过程中,王某提出自己向公司注资的35万余元属公司向自己的借款,但其余股东认为此35万余元系王某投入公司的投资款,现公司亏损,这35万余元的投资损失应由王某自行承担。
【分歧】
对于王某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性质应如何认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虽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但公司只是向其出具了收款收据,而非借条。由此可知,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应认定为其个人对公司的投资款,王某应对上述款项的损益情况承担风险。第二种意见认为,认定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为其个人投资款与我国公司法规定不符,上述款项应认定为公司向王某的借款。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所谓后续投资款,在法律意义上应理解为公司法规定的新增注册资本。但在上述纠纷中,某物流公司的全体股东并未就公司增资扩股形成决议,相关工商登记也未发生变更,故无论根据股东意思自治还是工商部门的股东股权登记状况,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均不应认定为后续投资款。虽然某物流公司向王某出具的只是收款收据,而非借条,但根据我国民法理论确立的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对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的性质应认定为公司的借款,在对公司进行清算时应当予以偿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的救济方法
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包括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直接诉讼是股东作为原告,将公司、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被告,通过法院解决权利被侵害的情况,包括撤销决议、起诉董事及高管人员、行使查阅权、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和解散公司。派生诉讼则是股东代替公司提起诉讼
-
什么是原始股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
公司债券佣金的定义和形式
公司债券佣金、现代佣金、股票式佣金的定义、形式和应用。公司债券佣金是证券商在代理买卖成交后获得的经营收入。现代佣金是企业在销售业务中支付给中间人的报酬。股票式佣金是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支付给证券商的费用。三者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此外
-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
后加入公司的股东怎样分配股权
-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成员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