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扶养 > 丧偶怎么离婚小孩怎么处理?

丧偶怎么离婚小孩怎么处理?

时间:2023-06-30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8963
导读:丧偶是不需要离婚的,此时婚姻关系的一方主体是不存在的,法律关系也相应的不存在;如果是丧偶的话,双方之间育有子女的,此时在一般情况下,婚姻关系的一方丧偶后,孩子的抚养权是归在世的一方所有的。

一、丧偶怎么离婚小孩怎么处理?

丧偶是不需要办理离婚的手续的,因为一方丧偶的情况下,婚姻关系就已经自动不再存在了,已经消灭了。如果需要重新办理结婚登记的,只需要出具丧偶的证明就能够在民政局重新办理结婚的手续。

1、离婚后丧偶孩子抚养权归另一方所有。

2、根据我国《民法典》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如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归一方,该方死亡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

抚养权应当区别于监护权,对于未成年子女,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无论夫妻离婚与否,双方都对孩子有监护权和承担监护人义务,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剥夺,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监护权。

3、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裁判的时间内定期探视子女,与子女进行相对短暂的相处。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按实际情况,如果父亲去世,孩子抚养权就归母亲了。但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主张对孙子女的抚养权。另外,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也可以主张自己的扶养义务。

二、丧偶再婚怎么办结婚证?

再婚是以终止原来的婚姻关系为前提的,如果不终止原婚姻关系又结婚,则构成重婚。配偶一方死亡的,需携带死亡证明上派出所更改户口本。办理再婚需经过以下步骤:

1、申请:取男女双方各自的身份证原件(临时身份证)、户口本原件(户藉证明、集体户口页)、三张2寸近期免冠合影照;

2、受理: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办公大厅,双方亲自到场递交上述手续;

3、审查:查看户口本,身份证,看身份证是否过期,照片是否与当事人相同;

4、登记:问双方是否自愿,交纳登记费9元,双方书写声明书,签名、按指印,登记人员编号、登记打印结婚证,填写《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

5、发证:办理登记手续后,相关登记手续存档,当场发给双方结婚证书,正式宣告缔结夫妻关系,法律对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关系予以确认带上离婚证。

在我国的家庭关系的一系列的规定中,夫妻之间婚姻关系消灭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是就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而言,如果是未成年的子女的话,此时其抚养权一般归亲生父母所有,如果是父母离婚的,是应当在离婚时对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作出明确约定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护人公证所需资料及流程

    办理监护人公证所需的资料及流程,包括提供监护人、户口本、小孩的出生证明或儿童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并核对原件。此外,还需提供结婚证或离婚证等证件。办理监护人公证还需要支付公证费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哪些合同须公证,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重点建设项

  • 无法定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如何继承

    无法定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可以分给这类人适当的遗产。包括在物质上给予较大帮助、在生活上进行主要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认定继承人是否尽了较多扶养义务。

  • 离婚一方不让小孩读书怎么办

    关于离婚一方不让小孩读书的问题。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家长必须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否则将受到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义务教育免费的范围,包括学费、课本费和杂费。

  • 一方出轨离婚小孩的抚养权问题

    出轨离婚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出轨不影响抚养权的争取,法院会考虑孩子的年龄、双方及父母的基本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做出判决。过错方在离婚前可通过多照顾孩子、积极展示责任感等方式增加争取抚养权优势。

  • 离婚后没有抚养权能带走小孩吗
  • 个人债务对子女抚养费的影响及判决
  • 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协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