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程序 > 生了两个儿子怎么离婚?

生了两个儿子怎么离婚?

时间:2023-10-27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9417
导读:生了两个儿子离婚的方式包括协商、起诉两种,当然,不管是生育了几个孩子,亦或者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并没有生育孩子,都可以采取此两种方式离婚,且任何公民采取其他的任何方式,都不能结束婚姻关系。

如何处理有两个儿子的离婚问题?

对于生有两个孩子的夫妻,他们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的程序如下:

  1. 双方填写离婚协议书,并准备好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
  2. 前往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离婚。

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的程序如下:

  1. 准备好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和证据等材料。
  2. 将材料提交给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如果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明确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并就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一方要求离婚,可以通过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

离婚后如何确定两个孩子的抚养权?

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随母方生活。但在以下情况下,子女可以随父方生活:

  1.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2. 父方有抚养条件但不尽抚养义务,而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 由于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方生活。

父母双方可以协议让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方生活,并且此安排不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如果父方和母方都要求子女随其生活,以下情况可以优先考虑:

  1. 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 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3. 母方无其他子女,而父方有其他子女。
  4. 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如果父方和母方具备基本相同的抚养子女条件,并且都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已经单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这也可以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

对于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父母双方就子女的生活安排产生争执,应考虑子女的意见。

在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如果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也是可以被允许的。

总之,父母在子女未成年之前需要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然而,无论生育了几个孩子,也不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都不能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权。换言之,是否离婚完全由男女双方自行协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结束婚姻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护人公证所需资料及流程

    办理监护人公证所需的资料及流程,包括提供监护人、户口本、小孩的出生证明或儿童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并核对原件。此外,还需提供结婚证或离婚证等证件。办理监护人公证还需要支付公证费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哪些合同须公证,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重点建设项

  • 离婚一方不让小孩读书怎么办

    关于离婚一方不让小孩读书的问题。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家长必须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否则将受到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义务教育免费的范围,包括学费、课本费和杂费。

  • 一方出轨离婚小孩的抚养权问题

    出轨离婚情况下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出轨不影响抚养权的争取,法院会考虑孩子的年龄、双方及父母的基本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做出判决。过错方在离婚前可通过多照顾孩子、积极展示责任感等方式增加争取抚养权优势。

  • 前夫再婚,女方是否能够要回孩子的抚养权?

    中国法律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女方在男方再婚若对子女成长不利,有权协商变更抚养权。若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同时,也讨论了扶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去世,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主要考虑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离婚不会消

  • 男方在女方引产后几个月之内能提出离婚
  • 离婚后没有抚养权能带走小孩吗
  • 财产分割诉讼的审理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