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但其实干股并不是指真正的股份,而应该指假设这个人拥有这么多的股份,并按照相应比例分取红利。干股是俗语,而非法言,也叫红股、技术股、贡献股等。
(1)干股依协议取得,而非依出资取得。
(2)具有赠与的表象,具有激励作用。
(3)干股股东的股东资格受赠与协议的制约,或有不确定性。
(4)干股股东权利受到制约,如通常仅享有分红权而不享有其他股东权利,转让受到限制等。
在公司运营实务中,干股表现形式千万种,主要有:
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掌握某种公共权力的人股份。
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公司管理者股份。
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公司技术骨干或某种技术诀窍掌握者股份。
公司或者股东无偿送给为公司提供经营信息的人股份。
公司无偿送给公司员工的股份。
公司股东无偿送给其亲友的股份。
干股虽无需缴纳出资,但其一般以管理投入、技术投入、劳务投入、信息投入等无形投入为对价。
干股的概念往往存在于管理不够规范的私营企业。私企的设立者或股东在给予干股的时候,有的会签署一些协议,有的没有。干股协议是固定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本,也是履行的法律依据,在没有干股协议的情况下,未来的履行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有些干股持有者既未出资,也未进行工商形式登记,且不享有公司经营、决策等权利,其法律后果是收益权随时可能被终止,法律无法以股东资格去保护其取得收益的权利。
基于内部协议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原则,干股持有者持有该公司股权的情况一旦被工商部门登记,则具有对外公示的法律效力。此时,即使公司内部有证据证明该干股持有者不对外承担责任,他也不能免除其对外的责任。
未约定股权退出机制,可能导致其在退出公司时不愿意退出股权,或者对于股权退出时间、方式、形式等存有争议,导致股权不能顺利退出,影响其他股东的权益和公司稳定。因此,建议在签订干股协议时,设置附条件退出机制,如将股权退出与劳动关系、对公司的奉献挂钩等,并明确约定退出的时间、价格、方式等内容。
(1)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量将前提条件、各方权利义务、履行方式等在协议中明确约定。
(2)对赠与人来说,可以在协议中限制干股持有者的权利,如限制股份转让权利、限制表决权(如不享有投票权利)、限制分红权、限制优先认股权等。
(3)干股与持有者身份绑定(如与劳动关系挂钩),设置明确、可操作的干股退出条款。
(4)设置具体、可操作的违约责任条款。如具体金额的违约金、固定比例的违约金以及违约金的支付方式等。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涉及《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第3款等法条的解释和案例评析。文章指出,实际出资人想要变更股东身份、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等,必须得到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不能直接适用反对解释,即使
原始股与干股的区别。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票,投资者通过购买可获得公司管理和决策权,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而干股则是特定个体虽未出资,但被视为持有股份并参与分红。干股的权利和义务由赠股协议确定,其资格确认以协议为准。如果干股存在瑕疵,股份的受让人
隐名股东的定义、与显名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差异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隐名股东是实际投资人,通过委托他人代持股权的方式参与投资。他们需要遵守资本维持和不变的原则,不得抽回资金,逃避风险和责任。如果公司股东有出资不足等行为,名义出资人需承担责任,可以向实际出资
确认公司股东资格的原则和依据。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包括公司章程、工商登记等;实质性证据指投资者出资行为相关证明。公司章程是判定股东身份的主要法律依据。工商登记并非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仅具有宣示和公示意义。股东名册是证权文件而非设权文件,对抗公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