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离婚财产分割 > 是否可以夫妻房产写一方名字离婚转移财产?

是否可以夫妻房产写一方名字离婚转移财产?

时间:2023-09-28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9951
导读:不可以。离婚时是不能够以任何理由和任何行为转移财产的,因为双方一旦面临离婚,那么在离婚时就需要对双方的财产进行分割,而分割的财产一定是属于婚姻里面的共同财产,这时候其中任何一方将共同财产进行转移的都是属于违法的操作。

是否可以夫妻房产写一方名字离婚转移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时不可以转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离婚转移财产是不合法的行为。夫妻结婚不管时间多长,在离婚的时候一定都是需要对共同财产作出分割。若夫妻本身有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那其实不会有离婚分割财产的问题。但要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共同所有的话,在离婚的时候夫妻可以先协商分割。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起诉到法院,由法院依法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决处理。

夫妻离婚时财产分割要考虑到哪些原则?

1. 男女平等原则

男女平等原则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要求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适当照顾女方的利益。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或将一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分配给女方。这是因为离婚后,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相对较弱,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应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要求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对于生产资料的分割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其效用的一方;对于生活资料的分割应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不可分割的物品应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的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4.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把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当作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5. 财产消耗、毁损、灭失原则

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符合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本质的要求。

6. 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遵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夫妻离婚时财产分割应考虑以上原则,确保公平、合理地划分共同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含义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法律含义。协议需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在民政局领取结婚证后生效。对于协议离婚中涉及财产分割争议,应适用司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一方隐藏、转移、变卖财产的行为,在协议离婚中不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规定,男女双方一年内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可要

  • 离婚时无公房使用权的是否有补偿权

    离婚时公房使用权的问题。若一方无权获得公房使用权,则不存在补偿;若双方均有权,得到房产的一方应适当补偿未得到房产的一方,具体补偿标准可参照公房拆迁的补偿规定。法院在处理公房使用权问题时,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

  •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

    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在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法律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个人财产的界定,包括婚前财产和婚后取得的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房改房的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房改房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和房改房的政策,夫妻双方在离婚时不能主张将此类房改房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购买房改房的出资应视为借款或赠与,离婚时不应要求补偿房屋增值部分。

  • 离婚财产保全申请书
  • 离婚财产分割的官司所需时间
  • 离婚过户房产的时效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