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老人仍然健在,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属于老人个人所有,他人无权分割分配。老人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老人有权自由支配和处置其财产。然而,如果老人去世,其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可以作为遗产由合法继承人依法办理继承。
首先,要查看老人是否留有遗嘱并指定继承人。如果有遗嘱,遗嘱的规定将按照遗嘱执行继承。如果没有遗嘱,则需要按照法定继承的顺位进行继承。根据法律规定,死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他们将平分继承遗产。
如果有遗嘱,遗嘱将决定继承遗产的方式。如果没有遗嘱,则根据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继承。配偶和子女都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他们通常会平均分配继承份额。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应当平均分配遗产的份额。然而,在特殊情况下,遗产的分配可以不均等。
特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综上所述,老人在世时,其银行财产归其个人所有。而在去世后,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规定分配遗产;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对于同一顺位继承人来说,需要平均分割遗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均等的分配。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否影响继承权的问题。从道德层面来看,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受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一定会导致失去继承权。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原因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否则需支付赡养费和违约金,并可能面临诉讼。赡养扶助内容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
不赡养老人是否影响抚恤金的分配问题。抚恤金并非遗产,不能用于继承,其分配是按照亲属关系进行的。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减少或不分给予抚恤金。文章还介绍了可继承财产的范围,包括个人合法财产、承包收益等,并强调了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别。
儿媳在继承中是否有义务照顾公婆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儿媳并没有法定的赡养公婆的义务。但在遗产继承时,如果儿媳未履行照顾公婆的责任,可能会获得较少的遗产份额。遗产分配需遵循一定原则,并考虑继承人的具体情况。除了继承人之外,依靠被继
遗产继承的简易程序和法定继承权公证的相关内容。在遗产继承过程中,执法人员需出示合法证件并处理相关材料,备案后当事人可获取遗产。法定继承权公证用于证明法定继承人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