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赡养及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具有赡养老人义务的当事人在老人生前从未履行过任何赡养义务,那么该当事人将失去对老人财产的继承资格。然而,必须有证据证明当事人确实没有赡养老人。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赡养老人,若老人在遗嘱中将财产赠予该当事人,这份遗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根据《民法典》第1127条,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那么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平均分配。对于生活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获得更多份额。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履行扶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少分。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赡养与继承没有直接关系。即使被继承人知道继承人不孝顺,但仍愿意让其继承,其他人也无权干涉。因此,能否继承遗产取决于具体情况。
以下行为之一将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遗弃被继承人”指的是有赡养能力和扶养能力的继承人拒绝赡养或扶养无独立生活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被继承人。
然而,如果继承人后来悔改,并且被遗弃人或被虐待人在生前表示宽恕,可以不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因此,除非符合上述情形,否则不能以不赡养为由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
父母对自己的财产拥有合法和完全的支配权,可以将财产分给其中一人或几人,也可以均分给子女,还可以赠与无关人员或集体、国家。父母将财产赠与他人后,不影响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如果子女以未分得父母财产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这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如果父母在赠与财产时与受赠人有约定,这样的约定必须有证据证明,最好是书面形式,或者有其他确凿的证据。如果有以上证据证明老人在赠与财产时与受赠人有约定赡养义务,那么当得到财产的人未履行赡养义务时,其他子女可以主张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也有权撤销赠与并收回财产。
因此,任何具有赡养义务的人都必须履行赡养义务,并在老人去世后进行财产分割。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割。如果存在遗嘱,则按照遗嘱内容进行分割。通常情况下,遗产分割是均等的,但对于未履行赡养义务的人除外。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