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将适用《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为了增加协议的可靠性,夫妻可以选择办理公证,公证的效力会更高一些。
很多夫妻在签订协议时会约定某一部分财产归子女所有,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掌管。根据法律规定,这属于赠与没有履行,没有完成的赠与不生效。在实践中,此类约定往往引发争议,并且最终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上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这属于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此类约定往往会被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因此被认定为无效。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身份证号、结婚时间、生育子女时间个数、离婚原因。
必须明确协议只在双方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有效,如果不离婚,则协议无效。
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具体分割方式。
规定财产分割后如何进行财产过户,以及处理共有财产的具体方式。
约定违反协议的责任,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履行协议。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具体的财产情况,夫妻可以在结婚时确定财产的归属。这种约定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合法有效的,必须遵守约定。
确认婚姻保证书效力的三个条件,即保证书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文章还针对“净身出户”和“背叛婚姻方不得探望子女、不得做孩子的父(母)亲”等条款进行了解析。最后给出了一份婚姻保证书的范文,内容包括彼此尊重、关心、保护对
婚前协议的效力问题。婚前协议书的有效性取决于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及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或胁迫。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婚前财产约定的相关条款,包括夫妻可以约定财产归属形式,对外债务清偿也有相应规定。总之,婚前协议的约定应当合法合规,具备真实性和有效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包括定性、双方承担比例、债权行使和债务履行方式等。文章强调协议应详细避免纠纷,并介绍了夫妻债务分担协议在内部具有效力但对第三人无效的法律原则。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我国法律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及其对双方和债权人的影响。
离婚后变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程序。协议离婚后,若对财产分割有异议,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请求变更或撤销协议。但变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协议离婚、一年内请求变更以及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形。解决方法包括双方协商、起诉、提交证据、调解、开庭和判决等步骤。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