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职务犯罪构成的特点分析

职务犯罪构成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4-03-30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2611
导读:职务犯罪构成的特点是包括:第一,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有身份的人构成;第二,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基本上职务犯罪是由故意构成的;第三,在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上多是作为的犯罪;第四,侵害了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

一、职务犯罪构成的特点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 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职务犯罪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他人员不具备构成该罪的条件。

2. 多数情况下为故意犯罪

大多数职务犯罪属于故意犯罪,例如贪污罪、受贿罪、徇私舞弊罪、刑讯逼供罪等。然而,也存在一些职务犯罪属于过失犯罪,例如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还有一些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过失构成,例如泄露国家秘密罪。

3. 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实施的犯罪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实施的犯罪行为。

4. 侵犯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职务犯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旨在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

在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滥用行政管理权违法犯罪

这类犯罪主要发生在基建工程招标发包、大宗物品采购、经费管理以及人员调入、干部选拔任用等环节。滥用行政管理权的犯罪行为包括发包收贿赂、采购收回扣、贪污挪用公款、调入提拔干部收受贿赂等。

2. "不作为"引起的失职渎职犯罪

一些干部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认为只有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有所行动才可能构成犯罪,而"不作为"则不会构成犯罪。然而,事实上,在执法过程中的许多"不作为"行为都涉嫌失职渎职犯罪。

我国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职务犯罪实质上是指有身份、有职权的人利用职务的优势,出于非法目的实施违法行为。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