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死者所在单位的规定,确定抚恤金的给付对象。如果单位没有规定,抚恤金应该由近亲属共同享有。在法律上,要求对抚恤金进行分割属于对共有财产的析产。
近亲属主要指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虽然抚恤金不属于遗产,但在处理时会按照遗产继承人的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属于第二顺序。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时,抚恤金才会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进行分配。
根据我国目前的政策,享受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或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具体的抚恤金分割问题应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一致,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般会按照均等分割的原则处理抚恤金,并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配。
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等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抚恤金还包含一定的精神抚慰内容。由于抚恤金发放是在死者死亡后,所以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抚恤金是基于特定身份而产生的财产权,不属于遗产范围。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抚恤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后,所在单位给予死者家属或其生前被抚养人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相当于生活费。由于抚恤金不是给予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所以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一次性抚恤金是具有褒扬和社会补偿性质的社会津贴。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范围包括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家属。
定期抚恤金是带有救助性质的国家补助。具体的对象包括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入的人,或者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的人;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虽满18周岁但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的人;弟妹未满18周岁,并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
员工去世后,一般单位会给予家属一笔抚恤金作为补偿费用,这并不属于死者的个人财产,而是对死者家属的慰问和救济。抚恤金的分配通常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
关于继承权纠纷的案件。罗*英去世后,留下房屋和抚恤金,其兄弟罗-鸣处理了财产,引发两原告的质疑和诉讼。原告主张未被告知和处理财产,而被告辩解是受到委托并遵循遗嘱。经过法庭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包括返还财物和财产分配。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遗嘱执行人与遗产管理人的区别。遗嘱执行人是按照遗嘱人的意志执行遗嘱的人,其职责包括清理遗产、管理遗产等。而遗产管理人是法院指定的个人或银行,负责执行法院对遗产的处理决定,其职责包括清点遗产、采取保护遗产的措施以及公告通知继承人等。当没有遗嘱或指定的执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