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除收养关系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当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的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时,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如果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虐待、遗弃等侵害行为,也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如果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也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当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时,也可以解除收养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养子女年满10周岁的情况下,需要征得其本人同意。
如果被收养人仍未成年,收养人则不能主动解除收养关系,除非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
解除收养关系的方法包括协议解除和诉讼解除。
协议解除收养关系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收养人和送养人协议解除,前提是被收养人未成年。对于收养人,法律未规定具体条件;对于送养人,法律规定的条件是“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如果收养人和送养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还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
第二种情况是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协议解除,前提是被收养人已经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条件是双方“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时,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具体办理流程为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收养登记机关在收到解除收养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30天内进行审查。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将办理解除收养的登记手续,并发给解除收养关系证明。如果收养关系经过公证证明,当事人还需到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公证。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被收养人成年以前,收养人不能单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只有在送养人依法要求解除且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并且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解除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除收养关系。
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当查明当事人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真实原因和相关事实,根据《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遵循民法典基本原则,依照法定条件进行处理。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缔结的子女抚养协议的效力问题。虽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此类协议的效力,但由于婚姻关系未解除,这样的抚养权约定实际上没有意义。离婚诉讼中,法院不会根据此类协议作出判决,而只能将其作为证据考虑。即使达成协议,子女在必要时仍有权向父母提出
小孩划车报警的处理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小孩划花他人车辆属于破坏财产行为,车主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受理并依法处理。对于未成年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情况,根据其民事行为能力,由本人或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
无法定继承人但对被继承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问题。根据《继承法》规定,可以分给这类人适当的遗产。包括在物质上给予较大帮助、在生活上进行主要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认定继承人是否尽了较多扶养义务。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途径。离婚诉讼被作为终结家庭冷暴力的直接方法,被当事人广泛采用。离婚制度作为解除婚姻关系的手段,受害者可通过此途径摆脱暴力环境并保护自身权益。通过法院审理,受害者可获得解除婚姻关系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