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帮助他人犯罪构成包括犯罪的行为是主观故意,被帮助者实施了犯罪的行为,帮助行为和原本的犯罪行为结果之间具有物理上面还有心里上面的因果性,中立的帮助行为也可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
帮助他人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帮助犯的要求
帮助犯是指帮助正犯实施犯罪的人。成立帮助犯要求具备帮助的行为和帮助的故意,同时还要求被帮助者实施了犯罪行为。如果帮助行为与正犯的行为结果之间没有物理和心理的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有帮助的故意,也不能认定为帮助犯。但对于有中立性的帮助行为来说,如果明知他人正在或即将实施犯罪,并为其顺利进行提供帮助,将构成帮助犯。只要正犯的行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即使正犯没有故意,只要帮助者有故意帮助他实施犯罪行为,也会构成帮助犯。帮助行为可以是物理性的帮助,例如提供凶器、排除障碍等,也可以是心理性的帮助,例如改进作案方针、撑腰打气、呐喊助威、强化犯意等。帮助行为可以通过行为方式和不作为方式来表现。帮助行为可以是预备的帮助犯,也可以是与实施行为同时发生的帮助犯(伴随的帮助犯)或者是随后发生的帮助犯。但事后的帮助行为不能构成共犯,例如没有事前共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以及没有事前共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产生的收益行为,都不能构成帮助犯;只有在事前有共谋的情况下,才会构成帮助犯。
二、帮助伪造证据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帮助伪造证据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是当事人。如果不是帮助当事人而是帮助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毁灭、伪造证据,则不能构成该罪。所谓当事人包括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等),以及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原告、被告等)。
客观要件
帮助伪造证据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提供工具、消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的信心等。帮助行为既可以是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帮助行为既可以发生在诉讼中,有时也可以发生在诉讼前。所谓毁灭是指使现有证据从形态上完全消失,例如将证据烧毁、撕坏、浸烂、丢弃等;伪造是指编造、制定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证据,或者将现有证据加以篡改、歪曲、加工、整理以违背事实真相。帮助伪造证据罪属于情节犯。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该罪。即使有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但如果不属于情节严重,也不能以该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动机卑劣的行为,例如多次进行帮助的行为、帮助重大案件的当事人的行为、因帮助行为导致诉讼活动无法进行或中止的行为、造成错案的行为、影响恶劣的行为等。
主体要件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要件
帮助伪造证据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如果是帮助伪造证据,也可能构成犯罪。犯罪构成包括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