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和国家税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违反税收管理法规,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将给国家税收造成直接损失。
本罪的客观表现为徇私舞弊,即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的行为。徇私舞弊行为主要体现在税务工作人员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如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徇私舞弊行为必须利用职权或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且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
构成本罪的主体是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即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中代表国家依法征收税款义务并行使征收税款职权的人员。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税务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国家税收造成严重损失,但仍然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不构成此罪,如果税务工作人员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过失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应按玩忽职守罪追究责任。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对本罪的构成没有影响。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逃税罪中的"数额巨大"标准是一万元以上。
一、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构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二、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构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纳税人在公安机构立案后再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或接受行政处罚的,不影响刑事责任的追究。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