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没收财产 > 一般私自在河道里下网捕鱼违法么

一般私自在河道里下网捕鱼违法么

时间:2022-10-2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6180
导读:是违法行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渔业法》的规定,对非法捕鱼的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比如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在5万元以下处以行政罚款,如果非法捕捞鱼苗数量较大,是有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的。

一、河道内私自下网捕鱼的法律规定

《渔业法》第三十八条

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将被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将被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非法捕捞水产品一万公斤以上或者价值十万元以上的;
  2. 非法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怀卵亲体二千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二万元以上的;
  3. 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捕捞水产品二千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二万元以上的;
  4. 在禁渔区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捕捞的;
  5. 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方法捕捞的;
  6. 在公海使用禁用渔具从事捕捞作业,造成严重影响的;
  7.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非法捕捞水产品涉嫌犯罪的调查部门

非法捕捞水产品涉嫌犯罪的调查由公安机关负责,一般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行为发生地包括犯罪行为的实施地以及预备地、开始地、途经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犯罪行为有连续、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连续、持续或者继续实施的地方都属于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实际取得地、藏匿地、转移地、使用地、销售地。

居住地包括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医的除外。单位登记的住所地为其居住地。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其居住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违法的方式进行捕捞或者在禁渔区、禁渔期捕捞水产品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对于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嫌疑人,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等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冒商品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假冒商品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在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被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将侵犯产品的商标权,依法受到追究。根据不同的情况,掺杂掺假、伪造产品产地等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 没收财产刑的意义和问题

    没收财产刑的意义及其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虽然该刑罚对于惩罚和教育犯罪分子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适用比例和范围过小、不当适用和单一适用等。为正确适用没收财产刑罚,审判人员应树立“主刑”和“附加刑”并重的观念,并划清与追缴赃款赃

  • 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的相关处罚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和第二百三十一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则规定,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将受到没收违法所得、拆除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等行政处罚

  •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将采取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吊销特许猎捕证。同时,对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行为,将处以罚款。此外,还讨论了珍贵

  • 密度板冒充纯实木家具出售的法律责任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 哪些犯罪行为可能被判没收财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