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时间:2023-08-07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6342
导读: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犯罪的客观是实施了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并造成一定后果;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的;犯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1、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主体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2、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客体

破坏交通工具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破坏交通工具不但给铁路、公路、水上、空中安全运输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法定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机动性强、价值高、速度快、载运量大,一旦遭受破坏,使之颠覆或毁损,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

3、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破坏交通工具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破坏行为足以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毁坏的危险,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险的发生。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动机多种多样,如出于报复泄愤、邀功请赏或嫁祸于人而蓄意制造事故,出于贪利而盗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重要部件,出于寻衅滋事动机故意捣乱破坏等。无论出于何种个人动机都不影响确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成立。

4、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破坏交通工具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的行为,并且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破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放火、爆炸、拆卸或砸毁重要机件,故意违章操作制造事故,在修理中制造隐患并交付使用等。实施破坏行为足以使火车等特定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犯此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指火车、汽车、电车等。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破坏交通工具罪是行为犯还是危险犯?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危险犯。行为人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应当立案追诉。犯此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只要是故意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并造成一定的后果的就会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危险犯而不是行为犯,构成一定的危险就是犯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处罚偷盗树木行为

    如何处罚偷盗树木行为。根据不同情况,盗伐树木行为可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盗伐行为,法律规定需进行经济赔偿并补种树木,同时可能面临罚款、没收盗伐树木和财产等处罚。若构成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将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 炸鱼炸死人是否构成过失爆炸罪

    炸鱼炸死人是否构成过失爆炸罪的问题。过失爆炸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为公共安全,客观要件包括行为人实施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且造成严重后果,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要件为过失。若炸鱼行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爆炸事件,造成致人重伤、

  • 投资平台诈骗的定罪标准及相关法律依据

    投资平台诈骗的定罪标准及相关法律依据。投资平台诈骗是金融犯罪的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其定罪标准涉及诈骗数额的大小、主观故意及侵犯的客体等方面。文章还引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 卖私油1000升的处罚标准

    卖私油1000升的处罚标准。处罚依据非法所得数额,若达到5万元以上则构成非法经营罪,可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还引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经营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包括未经许可经营限制物品、买卖许可证等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相应罚则。

  • 破坏他人财产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入刑
  •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民事赔偿是什么
  •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