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罪判缓刑不会构成累犯。累犯是指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另外,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同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
缓刑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它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
缓刑的执行形式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需要在认识和运用中加以区别。
在缓刑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罪犯不能参军、公务员、事业单位,不能出具无犯罪证明,会影响子女亲属入党、参军。
在缓刑期间,罪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调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遵守调查机关关于接待客人的规定。
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
犯罪分子如果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不适用缓刑。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
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应当宣告缓刑,以保护他们的权益。
判缓刑后又存在犯罪行为的不构成累犯。缓刑属于刑罚的执行方式,不用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但是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人,有悔罪的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申请缓刑。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缓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要想宣告缓刑,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在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肇事者符合这些条件并进行积极赔偿,可被判处缓刑。附加刑仍需执行,并可能根据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两种罪名是否可以判缓刑的问题。文章指出,能否宣告缓刑需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针对不同侵权行为的罪名,不能互相包容。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犯罪情节轻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