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罪判缓刑不会构成累犯。累犯是指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这是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另外,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同时,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
缓刑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它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
缓刑的执行形式是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与死刑缓期执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需要在认识和运用中加以区别。
在缓刑期间,有犯罪记录的罪犯不能参军、公务员、事业单位,不能出具无犯罪证明,会影响子女亲属入党、参军。
在缓刑期间,罪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调查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遵守调查机关关于接待客人的规定。
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这里的3年以下并非指法定刑,即法条规定的刑罚,而是指法院实际宣告的刑罚。
犯罪分子如果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不适用缓刑。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累犯的社会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重蹈覆辙。
除上述两种类型外的一般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适用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只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应当宣告缓刑,以保护他们的权益。
判缓刑后又存在犯罪行为的不构成累犯。缓刑属于刑罚的执行方式,不用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但是有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人,有悔罪的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申请缓刑。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保管易爆危险物品的法律责任。保管人需要求对方提供资料和物品性质说明,并具备相应保管条件。若违反规定擅自保管,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存货人应说明物品性质,保管人有权拒收违规仓储物。单位犯罪将被判处罚金,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处罚。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和执行内容。执行地点包括监狱、看守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执行内容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的期限、执行场所、劳动和教育改造以及刑期的计算等。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时,相关的法律文书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送达给执行机关。同时,执行机关应及时收押罪犯
被判无期徒刑罪犯的朋友探监的相关问题,包括朋友探监的规定、申请探监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朋友需要向当地派出所申请出具证明,并经过监狱的批准和检查才能探监。在探监过程中,朋友的来往信件和带给罪犯的物品都需要经过监狱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