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商检徇私舞弊罪既遂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的,则应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四百一十二条的规定:
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严重不负责任的商检机构工作人员,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涉嫌在商品检验过程中,为徇私情、私利,对报检的商品采取伪造、变造的手段对商检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等作虚假的证明或者出具不真实的结论,包括将送检的合格商品检验为不合格,或者将不合格检验为合格等行为的,应予立案。
商检徇私舞弊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机构的正常活动及国家其他有关机关的正常活动。进出口商检验制度对于保证进出口商品的质量,维护对外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人员责任重大,如果徇私舞弊,致使不合格的商品进口或出口,或者合格的商品不能进口或出口,就会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破坏对外经贸关系,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
商检徇私舞弊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故意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国家商检部门指的是国务院商品检验部门,即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商检徇私舞弊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商检徇私舞弊罪。虽为故意但不徇私,而滥用职权伪造、出具虚假商检结果的,如果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则应以滥用职权罪定罪。至于其动机,有的是为了帮助亲朋好友,有的是泄愤报复,有的是讨好上级,有的是为了女色等等;动机如何,不会影响商检徇私舞弊罪成立。
商检徇私舞弊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对商品检验管理的规定,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此行为,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根据犯罪的情形大小进行判决,轻者处以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重者可高达十年有期徒刑,这都有法律依据。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定罪数额对既遂标准的影响,指出其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处理既遂犯罪时应依据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进行处罚。同时,对于不同危害程度的既遂犯应区别对待,并考虑同时存在其他宽严处罚情节的情况。
《刑法》中关于“以下有期徒刑”的定义。根据规定,使用“以上、以下、以内”的概念来表示刑罚的数量范围,因此“以下有期徒刑”包括了x年以内的所有刑罚。总结来说,有期徒刑是包括具体年限以内的刑期。
绑架罪的构成及刑罚。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作为人质的行为,情节恶劣。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者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结果加重犯的概念,包括广义说和狭义说对结果加重犯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