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车号等情况。
2. 双方当事人陈述事由,提出各方的主张以及要求。主持人就交通事故损害结果以及双方责任向双方质证,询问当事人是否有异议。
3. 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主持人就双方当事人责任承担以及赔偿费用的负担和履行期限,结合案件实际,提出调解协商意见。
4. 按规定收取调解协商费。
5. 制作《协商调解协议书》,事故双方在协议书的调解栏内,写明赔偿项目、金额和给付方式等内容。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在调解书上分别签名,一式三份,当事人双方各一份,一份存档备查。
凡在道路上发生的仅造成车辆物品损失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发生事故的事实无争议的,可自行处理现场。
可自行处理的事故范围包括: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不论是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还是我国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如果双方当事人符合条件,允许他们通过法定的流程进行协商,对相应的事项做出处理。
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的相关内容。当事人有权自行处理交通事故,但必须填写协议书或文字记录,记录详细信息并共同签名撤离现场。协议书可作为向保险公司索赔的依据。若协商不成功或需调解,可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可自选机构进行鉴定评估,但涉及特定情况的交通事故需报
道路交通事故协议书的格式。该格式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身份事项。正文部分包括事故经过及损失情况、责任认定和协议内容。结尾部分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并注明制作日期。注意事项包括事故叙述要简明清晰,责任认定要科学合理,协议内容要条理清晰等。调解
江先生驾驶车辆与拾荒老人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的医疗费用纠纷及法律责任。事故导致老人昏迷并最终死亡,江先生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因欠下的医药费与医院产生纠纷。因未找到老人家属,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江先生给付医院3万余元,保险公司赔偿丧葬费用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当事人可向公安交管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协议依赖双方自愿履行,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力。公安交管部门的调解书不是诉讼前置程序,如对方反悔并起诉至法院,当事人可将调解书作为证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