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 > 无人伤交通事故交通费谁赔?

无人伤交通事故交通费谁赔?

时间:2023-07-16 浏览:8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7875
导读:没有人伤的交通事故,由保险公司支付赔偿,要在交强险的范围内支付,若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损害的,要支付受害者伤残补助金,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必要的营养费。

一、交通费的赔偿责任

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及参与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因需要前往医院就诊、住院治疗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相关事宜而产生的乘车、乘船等交通费用,被视为交通费。相关事故责任人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该项费用进行赔偿。在交通事故的后果中,交通费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受到赔偿。

对于无人伤亡的交通事故所产生的交通费,属于必要合理的费用,保险公司应在保险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的保险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以及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此外,还包括受害人亲属为办理丧葬事宜所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交通事故赔偿金的分配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过错,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可以减轻,具体规定如下:

  1.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负次要责任时,机动车一方承担80%的赔偿责任;
  2.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负同等责任时,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
  3.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负主要责任时,机动车一方承担40%的赔偿责任;
  4. 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负全部责任时,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三、交通事故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

  1.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车辆方不仅需要向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报案,还需要在事故发生后的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
  2. 保险公司接到出险报案后,应立即安排公司理赔人员或委托的公估机构、技术鉴定机构、海外代理人前往事故现场勘查事故经过,了解涉及的损失情况,并查阅和初步收集与事故性质、原因和损失情况等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必要时,可以委托专门的技术鉴定部门或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3.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和检验完成后,保险公司相关人员应对此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定损估价。如果被保险人认为保险公司的定损估价有问题,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异议,并委托相关机构对损失进行估价。只有在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对损失估计达成一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流程。

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和赔偿

在发生无人伤的交通事故时,交通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受害者所能获得的赔偿金是根据交通事故的责任来确定的。如果确定肇事司机全责,他将需要赔偿受害者的全部损失。根据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受害者的伤残等级,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

    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侵害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的情况下,应当采取赔偿精神抚慰金的方式进行救济。确定交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时,应考虑受害人的请求、精神损害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以及加害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负担能力等。赔偿应当根据实际

  • 对于交通事故需要二次手术的还需再次赔偿吗

    交通事故中因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根据相关法规,受害人有权获得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伤残导致的必要费用和收入损失的赔偿。对于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法院通常要求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或鉴定结论。因此,受害人在出院时

  •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维权问题

    市民张某在骑自行车遭遇交通事故后所面临的维权问题。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涉及民事侵权赔偿和保险赔偿法律关系。赔偿义务主体和顺序复杂,受害人不能指望所有责任方都会主动赔偿。律师建议受害人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及时进行伤残评定或司法鉴定,并在适当

  • 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

    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残疾用具费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组织和肌体功能,需要赔偿补偿功能器具的费用。计算方法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进行,需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残疾程度、职业和地理环境等

  • 保险人
  • 直接财产损失赔偿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意外险和交通事故是否可重复赔偿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