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鉴定 >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 处理交通事故用哪些证件

处理交通事故用哪些证件

时间:2023-07-21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8076
导读:1、机动车驾驶人,携带好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商业保险、人受伤的话带好伤情诊断书;2、非机动车驾驶人,携带好身份证、人受伤的话带好伤情诊断书,以上人员受伤住院的话,受委托人和委托人签好委托书一道带去,受委托人身份证带好,到达之后写好事故发生经过,连材料一起交给交警。

处理交通事故所需证件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需要携带以下证件和材料前往交警队:

1. 机动车驾驶人

机动车驾驶人需要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商业保险,并且如果有人受伤,还需要携带伤情诊断书。

2. 非机动车驾驶人

非机动车驾驶人需要携带身份证,并且如果有人受伤,还需要携带伤情诊断书。如果受伤人员需要住院治疗,还需要带上委托书,委托书应由受委托人和委托人签署,并且受委托人需要携带身份证。到达交警队后,应当写好事故发生经过,并将相关材料一并交给交警。

交通事故责任和赔偿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在相应的交通事故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

交通事故的过错通常通过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来确定。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可以在收到认定书后三日内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如果对复核结果仍不服,可以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进行举证,并由法院结合证据进行判断。然而,自行举证的难度较大,因此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最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复核。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次责任和同等责任。具体的责任承担比例因地区而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规定,应参照当地规定确定。

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

如果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基本事实清楚,当事人应先撤离现场,然后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自行撤离,应及时报警。在同意撤离时,应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天气、双方驾驶员或车主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双方驾驶证号、机动车号牌、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状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的联系方式等内容,并由双方驾驶员或车主签名。最好制作两份记录,双方各持一份,确保自己有一份备份。

根据记录,双方可以事后协商赔偿事宜。如果达成协议,购买保险的一方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申报赔偿。然而,大多数保险公司要求事先征得他们对赔偿数额的同意,因此在采取这种方式时,最好先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征得同意。如果不能达成赔偿协议,可以将记录交给交警部门报警处理,随后按照报警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由于交通事故案件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到伤残、护理程度等鉴定,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鉴定费、非医保用药等问题,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处理。律师处理的赔偿数额往往会远高于伤者及其家属自行预估的赔偿数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车祸骨折伤残鉴定时间规定

    车祸骨折伤残鉴定的时间规定、鉴定程序、鉴定机构、所需资料及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的程序。鉴定应在二十日内完成,如有需要可延长十日,超过周期需经省级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鉴定机构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并出具书面结论。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重

  • 交通事故鉴定的定义和分类

    交通事故鉴定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的鉴定机构要求和登记管理规定。交通事故鉴定是为了解决事故中的专门问题,由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分析和判定的一种调查活动。鉴定机构需依法设立,并向公安机关交通治理部门备案。检修人员和鉴定人

  •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 行人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方法

    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方法。行人应立即报警并记录下肇事车辆信息,对于严重伤势的行人要拨打求助电话并采取初步救护措施。遇到肇事逃逸情况应追捕肇事者并寻求周围群众帮助。此外,本文还涉及处理脊椎骨折的注意事项及交通事故住院期间的误工费计算。

  • 无牌照电动车被撞责任的划分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和赔偿
  • 车辆被撞人死亡的责任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