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应在治疗终结后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伤残鉴定。伤残鉴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通常是出院后三个月,但若伤情已稳定,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提前申请。在进行伤残鉴定前,需要取出固定物(如骨折治疗中的钢钉)。
伤残鉴定机构可以由律师事务所委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或当事人自行委托。在选择鉴定机构前,必须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否则其鉴定结论可能不被法院采纳。
1. 交通部门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确认无误后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肇事车辆和相关证件可以被扣留。
2. 交通部门责任认定:交警部门根据调查结果,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程度,确定责任。
3. 交通部门赔偿调解: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如果事故当事人同意进行赔偿调解,交警部门可以组织调解,最多进行两次。若调解不成,填写《调解终结书》,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4. 向法院起诉:委托律师或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在事故发生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各方可以在法院主持下调解,达成协议。若调解不成,法院将依法判决。
5. 强制执行申请:如果判决的履行义务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赔偿义务,原告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赔偿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起交通事故都需要进行伤残鉴定。如果事故对当事人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治疗工作结束后就没有必要进行伤残鉴定。若确实需要进行伤残鉴定,最好不要随意选择鉴定机构,因为没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可能不被采纳。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尸体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包括尸表检验和解剖检验,旨在确认案件性质、查明死亡原因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轻重伤定、成伤机制鉴定、伤残评定、酒精含量检验、车辆安全性能检验、事故车辆机械故障鉴定以及痕迹鉴定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均具有重要
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详细介绍了重伤、轻伤、轻微伤三个不同等级的具体鉴定情况,并阐述了受害者家属的赔偿问题,包括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方法。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受伤后可根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门的相关标准申请伤残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从一级到十级每级相差10%。等级越高代表伤残程度越严重,如一级伤残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情况,而十级则是最轻微的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