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 > 对交通事故赔偿的规定的项目包括什么?

对交通事故赔偿的规定的项目包括什么?

时间:2023-09-15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9323
导读:对交通事故赔偿的规定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交通事故的赔偿项目是不同的,此时是要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的。

交通事故赔偿的法律规定及赔偿项目

交通事故赔偿涉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实际损失的赔偿。以下是具体赔偿项目:

1. 医疗费

根据医院对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如果治疗尚未结束,仍需继续治疗的,按照必要费用给付。

2. 误工费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根据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赔偿金额。如果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的3倍以上,按照3倍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

对于住院治疗的伤残者,根据实际住院天数支付伙食补助费。

4. 护理费

如果伤者住院期间需要护理人员的照料,需提供医院证明,按照护理费用进行赔偿。

5.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征税费计算赔偿金额。

6. 残疾用具费

对于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器具的受害人,凭医院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赔偿。

7. 丧葬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8. 死亡补偿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10年。对不满16周岁的,每减少1岁减少1年;对70周岁以上的,每增加1岁减少1年。但二者最低均不少于5年。该补偿费由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依法享有继承权的人领取。如无继承人,其他人员不得申请和领取死亡补偿费。

9. 被抚养人生活费

对于死者生前或残者丧失劳动能力之前实际抚养的未成年子女、赡养的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抚养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等,应给予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人抚养到16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抚养20年。但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最低不少于10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按5年计算。其他被抚养人抚养5年。

10. 交通费

按照当事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对于当事人亲属所需的交通费用,一般也应包括在内,但最多不超过3人。

11. 住宿费

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对于当事人亲属参加处理交通事故所需的住宿费,也应包括在内,但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部分不计入赔偿范围。

12. 其他财产损失

对于交通事故导致的物质直接损失,应予赔偿。如果财产损坏无法修复,应进行折价赔偿。

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的责任

在我国,交通事故赔偿义务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经过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后,有责任按照法定标准和赔偿项目及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不能拒绝履行民事损害赔偿的义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与支付结构。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支付结构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提供补助,这是继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新农保政策将逐步推开,并非立即生效。

  •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和理赔流程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及理赔流程。理赔需交警部门出具结案文书并准备相关证件及材料。三者车事故需提供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修车发票。本车事故需提供修车发票并交回残值。对方不配合理赔可起诉。交通事故人伤出院后的赔付流程包括报案、定损、理赔等步骤,对受害人增开药物问题

  •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所需材料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时需要提供的各类材料。包括保险单及相关证件、事故证明文件、损失清单等。同时,如涉及第三者人身伤亡,还需提供医疗费发票、伤残鉴定书等额外材料。此外,交强险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广覆性及公益性也得到了阐述。

  • 超速行驶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为何不全赔

    保险合同中关于超速行驶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保险条款中的责任免除情况需明确列举,超速行驶并非所有保险产品中的免责范畴。只有当具体产品的责任免除条款包含超速行驶时,保险公司才能免除赔偿责任。保监会的规定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说明。

  • 商业车险退保的条件及所需材料
  • 车辆未年检导致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否赔偿
  • 海关扣押车的处理程序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