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 > 逃逸后如何确定被告人是否存在不知情情节

逃逸后如何确定被告人是否存在不知情情节

时间:2024-02-1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0583
导读:需要收集证据,比如人证、或者是行车记录等等。如果能够证明真的不知情,应当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在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时,收集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可以包括人证、行车记录等,通过这些证据可以证明是否真的不知情,从而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人将面临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处罚措施

根据行为人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

对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行为人,可以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于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行为人,可以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发生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导致人员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次醉驾有小事故逃逸法院判决

    二次醉驾造成小事故后逃逸的判决情况。法院将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涉及基本罪构成要件、对象的定义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罪行和处罚情况。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标准。对于逃逸行为具备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文章详细解释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包括逃逸的前提和认定情形。此外,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也进行了阐述,认为该行为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对于逃逸行为的刑罚,文章根据不同情

  •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窝藏、包庇罪的法律解析
  • 酒驾、醉驾与肇事逃逸的法律关系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