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一般约定由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然而,在当前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常常主张自己不应承担诉讼费用。根据中国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规定:“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属于交强险责任免除的项目,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然而,从交强险的立法设计来看,其保护的核心利益是不特定的事故第三者受害人,其订约目的是使受害人能够迅速、直接获得保险合同所确定的保障。而此类诉讼的提起正是因为保险公司未履行人身损害赔偿义务,因此,作为对违背立法原意的惩罚,保险公司理应承担诉讼费用。
同时,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的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由保险人承担。”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该法条的适用效力明显优于《保险条款》第十条第四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判决由保险公司承担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费用。
保险公司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在拒绝理赔或拒绝在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等情况下,应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管辖区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涉外交通事故的处理管辖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如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那么该道路的县级或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所辖道路内发生的交通事故。
如果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应向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请指定管辖。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作出决定,并通知各方。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地的管辖权不明确,最先发现或最先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处理。管辖权确定后,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案情复杂、影响重大或涉及公安机关人员、车辆的交通事故,可以申请移送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接到申请后24小时内作出移送或由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继续处理的决定。案件管辖发生转移时,处理时限从移送案件之日起开始。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产生纠纷时,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也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如果确实有必要提起民事诉讼,起诉的诉讼费用一般由原告预交,最后由败诉方承担。在涉及车险的情况下,由于情况各异,最终可能由保险公司承担。
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购买了第三者责任险的受害人能否向保险公司提起诉讼,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可直接向受害方支付赔偿金的问题。根据司法实践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可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并向受害方支付保险金。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受害人权益,使受害人能及时获
海啸和地震对车辆造成的损失在车险中的理赔情况。海啸损失在车损险的理赔范围内,而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一般不在车险理赔范围,除非是由高空坠物引起。另外,文中还列举了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包括投保人故意伤害行为等。
交通事故工伤发生时,受伤者可以同时享受工伤待遇和向肇事司机索赔,即可获得双重赔偿。对于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工伤职工,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生活护理费的支付标准根据生活
本案涉及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梁某生等五人称,他们的父亲在1997年的交通事故中受伤,被告西站大队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导致他们父亲失踪和死亡。原告要求确认被告行为违法,并要求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调解处理交通事故的行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