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规定,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请求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或者在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存在争议时,各方当事人可以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申请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的10日内提出。对于致死的交通事故,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对于致伤的交通事故,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计算;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计算。
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期限为10日。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共同签字后生效。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各方当事人。
1、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的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诉讼时效的计算如下: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当事人,诉讼时效从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计算。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且公安机关未制作调解终结书,诉讼时效从调解失败之日起计算。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不履行,诉讼时效从调解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对于未向公安机关提出调解申请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2、在实际操作中,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治疗终结或损失确定之日起计算。在受害人受伤或伤势确诊之日,权利人只是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但具体损失的金额还无法确定,因为受害人可能正在接受治疗,损失也在不断发生和增加。确定损失的具体金额需要考虑受害人在权利受侵害之后的治疗、休息、护理以及是否残疾等情况。因此,“伤害之日”和“确诊之日”不能简单理解为事故发生或确认的当天,需要进行扩大解释,即治疗终结或损失能够确定之日。
3、此外,对于侵权人身份不明、赔偿义务不明确的情况,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治疗终结或损失确定之日起计算,并明确侵权人身份以及赔偿义务。
综上所述,交通诉讼时效在当事人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的十日内提出调解申请,并达成双方同意的协议。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协议,公安机关将制作相应的调解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解决相关事宜。如果您有相关问题,可以咨询365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解答。
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时限规定。包括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书面调解申请的提出时限、调解时限的计算、调解书和调解终结书的制作和送达、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以及审理时限等。涉及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诉讼时效是一年,审理时限一审法院为6个月,二审法院
交通事故处理的各种时间期限。包括扣留车辆和处理时间期限、检验鉴定时限、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时间期限、复核时间期限、事后报警时间期限、尸体处理时间期限、伤残评定时间期限、赔偿调解时间期限等。此外,文章还涉及处罚时间期限、交通事故诉讼时效、审理时间期限以及
交通肇事纠纷中律师费的承担问题,以及交通肇事赔偿的诉讼时效。根据相关法律,如果请求人身损害赔偿并由保险公司败诉,律师费可由保险公司承担。对于诉讼时效,交通事故致人身伤害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造成财产损失则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受害人应在规定时间内主张赔偿
一、治疗终结和鉴定时机的确定,包括治疗终结的定义和鉴定时机的把握;二、交通事故中选择伤残鉴定机构的注意事项,强调选择具备鉴定资质的机构的重要性;三、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期限及相关法律规定,包括诉讼时效的计算。当事人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鉴定,并选择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