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公安部于2009年1月1日起制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至今仍然适用。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真实情况。其他知情者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情况。
根据检验或者鉴定的需要,公安机关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或者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检验或者鉴定后应当立即归还。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有关证件,也不得扣留交通事故车辆的驾驶员和货物。
医疗单位应当及时抢救治疗交通事故的伤者,并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医疗单据和诊断证明。殡葬服务单位和有停尸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对公安机关决定存放的交通事故尸体,应当按受代存。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有违章行为且违章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时,应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时,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时,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时,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时,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时,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造成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公安机关会根据情况进行吊销或吊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驾驶员有逃逸、破坏、造现场、毁灭证据、隐瞒交通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等恶劣行为的,将会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会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等。
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后,除了按照《规定》处理外,职工所在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给予抚恤和劳动保险待遇。
公安机关可以向重大和特大事故的交通事故责任者收取交通事故处理费,该费用应当上缴财政部门。
本办法中的相关用语包括“道路”、“车辆”、“有固定收入的”、“无固定收入的”、“无收入的”、“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等。
本办法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具体内容。如果您对交通事故处理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及相关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形,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期限有所不同。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具有最终性。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率也在逐渐增加。然而,饮酒驾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酒后驾车会导致驾驶者意识模糊,如果酒驾导致他人骨折,应该如何赔偿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解释,如果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并负有全部或
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如果对方以没有钱赔偿为理由,应立即报警处理。交警部门会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撞护栏逃逸将被扣除12分,并面临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并可同时被处以不超过15天的拘留。其他行为如未取得驾驶证或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同样的罚款。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