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务人 > 工资收条范本是怎么样的?

工资收条范本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3-08-30 浏览:1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3923
导读:工资收条就需要写上本人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同时还有工作的时间,工作单位,收款的金额,收款的方式,最后就需要写上收款人的名字和时间,只要收条写好之后,意味着自己的工资已发放完成。

工资收条范本的要求

根据四川xxxx发展有限公司的要求,本人张三 (身份证号: 510120000000000000 ),于20XX年x月xx 日开始在该公司工作。以下是工资收条的范本:

收款人(签名):

年 月 日

公司审核意见:

其它备注事宜:

工资的组成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在中国,除了工资外,用人单位还需承担或支付给员工以下费用:

1. 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支付社会保险费。

2. 劳动保护费

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支付劳动保护费。

3. 福利费

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支付福利费。

4. 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用人单位需要在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员工一次性补偿费。

5. 计划生育费用

用人单位需要为员工支付计划生育费用。

6. 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工资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如最低工资、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进行分类。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

1. 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运动员体育津贴等。

2.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各种计件工资制、按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的工资等。

3. 奖金

奖金是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等。

4. 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5. 物价补贴

物价补贴是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6. 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综合以上所述,工资收条是用于记录双方在收款事项上的协议,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在书写工资收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双方的真实意图,以确保收条的有效性,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逾期的法律后果

    债务逾期后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未按时偿还借款,债权人可采取上门追讨或法律诉讼等法律措施。同时,根据新生效的《民法典》规定,逾期还款的债务人需支付逾期利息。

  • 债务人多债权的优先受偿权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 公司转让后债权债务的继承问题

    公司转让后债权债务的继承问题,包括企业合并和分立时债务的继承事项。企业转让应继承原公司的债权债务,否则可能引发纠纷,可诉诸法律解决。此外,讨论了遗产继承和债务的问题,规定遗赠接受者是否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需视遗产价值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形

  • 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

    中国合同法中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首先阐述了哪些债权可以转让,包括签署书面转让合同和直接向债务人发出转让通知的两种方式。同时指出涉及冲抵债务的转让需要特别关注货物质量等问题,并审查抵押合同和保证合同。债权转让需通知债务人并确认法律效力,即使未签署书

  • 债权债务撤销权的相关规定
  • 债权的收取条件
  • 工资收条范本是怎么样的?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