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 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3) 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 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借款纠纷案件属于财产纠纷案件,其收费按照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收取,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 不超过1万元的部分,每件交纳50元;
- 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 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 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 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 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 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 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根据实际保全的财产数额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 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
- 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 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但是,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按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1、3交纳。
每件交纳100元。
综合上述内容,借款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就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金额没有限制。然而,在提起诉讼时,需要按照规定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费用的收取根据诉讼标的来确定,以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问题。在我国,债务的追讨时效一般为三年,保证人的责任是在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已过,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债权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
担保合同在撤诉后是否可以更换担保人。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担保人更换需债权人同意。如担保合同无效且涉及过错方,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授权与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在考虑更换担保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则对债务人不产生效力。此外,债权转让需符合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无效。结论指出,债权人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债权转让的有效性。
个人债务赔偿顺序的划分原则以及个人债务清偿的五大原则。债务赔偿顺序分为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和交付遗赠等三个清偿顺序。清偿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强制履行原则和履行的效益原则。在遗产继承中,债务的清偿需遵循以上顺序和原则,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