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效力的确认,只有法院和仲裁机构有权对合同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当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效力产生争议时,他们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确认合同的效力。如果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社会公共利益,法院还可以主动认定合同的无效性。然而,如果当事人不提起申请,法院不能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
一旦合同被法院或仲裁机构判定为无效,该合同自始无效。与此合同相关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责任应当根据各自过错的程度承担。
以下情形之一存在时,可以认定合同或部分合同条款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通常可以变更或撤销。只有当这种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此外,根据《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主体不合格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例如:
(b) 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c)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根据《民法典》的明确规定,我国对于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合同当事人无法解决合同效力问题,他们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解除请求,人民法院将确认合同的有效性或无效性。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关于购房合同无效后是否可获拆迁补偿的案例分析。某外省农民A购买了北京通州区某村村民甲的租赁房屋,但合同被确认无效后,A无法获得拆迁补偿。A只能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主张财产返还和损害赔偿。因此,A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返还购房款并赔偿因房屋升值产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
担保合同签字盖章后是否一定承担担保责任的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担保合同的效力依赖于主债权债务合同的效力,主合同无效则担保合同无效。即使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各方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因此,是否承担担保责任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