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共有五种:
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签订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大小不一。有时,它只是暂时影响合同的履行,当事人可以通过延期履行来实现合同目的,但不能滥用单方解除权。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事由而单方解除合同,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行使解除权的法律事实已经发生。
主要债务是指根据合同约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债务的大部分或对债权人权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响的部分。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无正当理由未履行合同债务,或者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债务人在债权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债权人对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时,应首先规定一个合理期限,并书面催告债务人履行。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履行期限或其他合同条款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至关重要,一方的违约行为将严重影响当事人所期望的经济利益,当事人可以不经催告程序而直接单方解除合同。
例如,借款人未按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时,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回收或解除合同;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租赁物时,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对方时解除。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的有效性。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一方单方面终止合同属于单方违约,应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果合同未明确规定违约责任,但一方交纳了定金,则交纳定金方属于违约,对方不退还定金;接受定金方属于违约,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